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

38
藝術評論第二十五期 6399 (民國一○二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63 ARTS REVIEW, NO. 25, pp.63–99 (2013)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SSN: 1015-624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 構與再現 張雅粱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在泰國一鄉一產品(One Tambon, One Product, OTOP)政策的影響下,丹塞 選擇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作為地方觀光文化特色,Phi Ta Khon 面具也 因此成為文創商品,一改以往的宗教色彩。但不論傳統或創新的 Phi Ta Khon 具,從其型制上都反應出「在地意識」,即使 Phi Ta Khon 面具已走向商品經濟 的路線,但做「賧」的傳統文化仍與常民生活緊密結合,因此 Phi Ta Khon 從實 作層面到精神意涵,都還是深受當地宗教文化的影響。 本文以民族誌書寫的方式,記錄並分析丹塞地區以鬼面節面具來建構社區美 學的實施情形,同時透過面具作品的分析,探討工藝家、面具作品和社區環境三

Transcript of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

  • 藝術評論第二十五期 頁 63-99(民國一○二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63 ARTS REVIEW, NO. 25, pp.63–99 (2013)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SSN: 1015-624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 構與再現

    張雅粱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在泰國一鄉一產品(One Tambon, One Product, OTOP)政策的影響下,丹塞

    選擇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作為地方觀光文化特色,Phi Ta Khon 面具也

    因此成為文創商品,一改以往的宗教色彩。但不論傳統或創新的 Phi Ta Khon 面

    具,從其型制上都反應出「在地意識」,即使 Phi Ta Khon 面具已走向商品經濟

    的路線,但做「賧」的傳統文化仍與常民生活緊密結合,因此 Phi Ta Khon 從實

    作層面到精神意涵,都還是深受當地宗教文化的影響。

    本文以民族誌書寫的方式,記錄並分析丹塞地區以鬼面節面具來建構社區美

    學的實施情形,同時透過面具作品的分析,探討工藝家、面具作品和社區環境三

  • 64 張雅粱 

     

    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說明工藝家如何透過面具作品再現其內在意識,並與外部環

    境的經驗相輔相成後,建構社區美學意識,並形成地區文化特色。

    關鍵詞:鬼面節、面具、社區美學、伊森地區

    收稿日期:2013.2.18;通過日期:2013.5.7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65

     

    壹、前言

    丹塞縣(อาํเภอ ด่านซา้ย, Dansai District)位居泰國黎府(จงัหวดัเลย, Loei Province)1,

    也就是俗稱泰國東北的伊森 2 地區境內。丹塞縣為一河谷盆地,位於湄公河上

    游,境內多高山,泰佬人(คนไทย-ลาว, Tai-Lao)大多居住於低地,苗族(ชาติเผา่ม้ง, ethnic

    Hmong)等高山族則散居於山區。丹塞縣轄下有 10 個鄉(ตาํบล, tambon)3 和一

    個丹塞市(เทศบาล, thesaban),其中,丹塞市位於丹塞鄉內,面積大約 4,562 萊,4

    分為五大社區(ชุมชน, chumchon)及六個村莊(หมู่บา้น, moobaan)。本研究之調查

    場域主要以丹塞市及其鄰近村落為主(詳圖 1)。

    本研究調查的人群,主要是以居住在丹塞縣的泰佬人為主,泰佬人乃泛指居

    住於泰國東北的居民,一般泰國人稱其為 Lao(คนลาว)、Tai- Lao(คนไทย-ลาว)或

    Isan(คนอีสาน),在民族的歸類上屬於泰國的佬族人,5 隸屬於泰—卡岱語系

    (กลุ่มตระกลูภาษาไท-กะได, Tai-Kadai Language Family)6 的一支。2011 年(佛曆 2554

    年)泰國內政部人口普查統計,伊森人口約有 21,585,883 人,約占全國人口的

    34%。7 他們與寮國的佬族(ethnic Lao)在文化上有密切的關係。現今伊森泰佬

    人在政治上歸屬泰國,在傳統文化上卻接近寮國系統,光從「泰佬人」的族稱就

                                                           1 位於泰國東北部境內,黎府轄下有 14 個縣(อาํเภอ, district),內含一個直轄縣黎縣(อาํเภอเมืองเลย,

    muang Loei),丹塞縣為其中一縣,位於黎府西部。 2 伊森(อีสาน,Isan),泰語東北方的意思,一般將泰國東北 19 府統稱為伊森地區。 3 另有翻譯成「區」,為方便華人閱讀,筆者選擇用「鄉」來做翻譯。 4 萊(ไร่)為泰畝計算土地的單位。 5 泰國的佬族有許多分支,丹塞當地的佬族有黑泰(ไทดาํ 又稱 ลาวโซ่ง(Lao Song), ethnic Black

    Tai)、老聽族(ชาติลาว, ethnic Laotian)等,因為混血、遷移和泰國族群識別政策尚未有清楚的分類標準,所以一般就以 Tai- Lao 通稱。

    6 Tai 族群(如泰族、傣族、撣族、黑泰、白泰等)隸屬於泰—卡岱語系,本文將以「泰語系族群」概稱之。

    7 參見泰國內政部,〈人口普查統計〉。

  • 66 張雅粱 

     

    知道,泰佬人在文化和政治上既不靠向暹羅泰,也不等同寮國佬族,擁有地區和

    文化上的獨特性;泰佬人並不是泰國東北部地區的土著民族,其早期移民群大多

    來自寮國或泰北等地。

    筆者曾於 2010〜2012 年三度走訪泰國黎府丹塞縣進行田野調查,本文以民

    族誌書寫的方式,記錄並分析丹塞市以鬼面節(ผตีาโขน, 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

    來建構社區美學的實施情形,同時透過面具作品的分析,探討工藝家、面具作品

    和社區環境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說明工藝家如何透過面具作品再現其內在意

    識,並與外部環境的經驗相輔相成後,建構出社區美學意識,進而形成地區文化

    特色。

    圖 1 丹塞縣行政區域位置圖

    資料來源:張雅粱製圖

    丹塞鄉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67

     

    貳、泰國 OTOP 的偏鄉案例——泰國鬼面節面具(Phi Ta Khon masks)

    一、泰國經濟政策 OTOP

    早在 1982 年時,泰國皇家保護署就成立了「邦賽民俗手工藝品中心」(Bang

    Sai Royal Folk Arts & Crafts Centre),這是日後泰國「一鄉一產品」( หน่ึงตาํบล

    หน่ึงผลิตภณัฑ,์ One Tambon8, One Product, OTOP)發展的搖籃。1997 年,在前塔信

    (Thaksin Shinawatra)政府的支持下,泰國向日本學習一村一品(One Village,

    One Product, OVOP)9 的經濟振興運動,於 2001 年時以專案方式在全泰國推行

    OTOP 計畫,希望透過 OTOP,由上而下地鼓勵每個鄉鎮開發屬於各自優勢的產

    品,由其自主決定開發的產品種類,政府再從中幫助開拓市場,以增加就業機會

    和收入,用意在於推廣泰國傳統精緻手工業,希望將泰國農村的傳統商品行銷至

    國內外市場,以增進村民收益。10

    OTOP 此一自足式經濟體制,確實為泰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不小的商機,

    但並非每個鄉鎮都有亮眼成績。以丹塞縣而言,自從 OTOP 經濟政策推行後,

    丹塞市政府就以當地民俗活動鬼面節為主,營造文創環境,並以鬼面節的面具

    Phi Ta Khon 經營社區美學,從社區環境到觀光產業的推行,都以 Phi Ta Khon 為

    行銷主題,創造地方文化意象。

    丹塞縣鬼面節源自於宗教活動,做「賧」(一稱「做功德」,ทาํบุญ, tam boon)

                                                           8 tambon(ตาํบล)是鄉、區域的意思,例如:Phi Ta Khon 就是丹塞鄉文化產業推行重點,所以有關 Phi Ta Khon 的相關資訊,就屬丹塞鄉最為齊全。

    9 日本 OVOP 運動的概念是 1979 年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同等於縣長)平松守彥博士所提出,也就是每個鄉鎮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具有區隔性手工藝或食品特產的產業。

    10 參見泰國 OTOP 官網。

  • 68 張雅粱 

     

    是泰國宗教活動的重要特色。「賧」,意即布施、奉獻;一般相信,做賧有許多的

    好處,若不做「賧」,便會招致災難上身,11 做「賧」具有祈福和消災的聖俗功

    能。丹塞縣最大的做「賧」稱之為Boonluang(วนับุญหลวง),通常是在泰國小曆12 7、

    8月(公曆約6、7月)雨季時舉行,它是丹塞縣獨創的地方節慶,整場活動歷時

    三天,而Phi Ta Khon活動就是Boonluang節慶中的一部分。從字面意義上來說,

    Phi(ผ)ี是鬼的意思,Ta(ตา)是眼睛,Khon(โขน)是泰國王室傳統的倥舞舞蹈,

    Phi Ta Khon名稱由來的傳說,民間最盛的說法是從「Phi Tam Khon」(ผตีานคน)13 的

    口誤而來;Phi Ta Khon指的是遠古以來,跟隨佛陀從森林裡出來的鬼靈,其特性

    是喜歡搗蛋、跳舞和帶給人們歡樂,為了演繹這段神話故事,當地居民在舉行

    Boonluang節慶時,都會頭戴面具,扮演山魅鬼靈Phi Ta Khon,參加遊行以示慶

    賀。早期人們認為Phi Ta Khon是不好的鬼,最初的Boonluang傳統是為了要趕走

    它,在儀式結束後,還必須將這些象徵惡鬼的Phi Ta Khon放水流,後來因觀光活

    動與O TO P政 策 的推行,Phi Ta Khon面具愈做愈精美,漸漸成為一種藝術品,

    也成為丹塞市特有的文化意象,而這些眾多因素的轉折,也讓Phi Ta Khon的神格                                                       11 做「賧」是泰語系族群(含中國傣族、泰國泰族、寮國佬族與緬甸的撣族等)的文化特色。

    一般而言,做賧的好處有五種:(1)升天享福否則下地獄;(2)利益下一代;(3)父母死後才有好吃穿;(4)可免災除病;(5)能凝聚社會聲望。但若不做「賧」的後果,則會招致災難,例如:遭受戰爭殺戮、飢荒、破財、受上級欺壓、發生有路沒人走的現象、父母離異不得

    死在一起、有房子沒人住、殘死、垻子裡將充滿各種鬼等厄運。參見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

    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傣族社會歷

    史調查(西雙版納之三)),頁 104-105。 12 小曆(จุลศกัราช,Chulasakarat, 縮寫 CS)是一種陰陽曆的紀元方式,建元時間為西元 638 年 3

    月 22 日,記年方式是以足年計算,從 0 開始,例如:從建元到西元 639 年 3 月 22 日時,才能算是小曆一年。小曆是泰國民間常用的一種時間曆法,它會因地制宜而發展出同中有

    異的各地區曆法,例如:緬曆、中國大陸傣族傣曆和泰國小曆等。 13 泰語 phi(ผ)ี是「鬼」,tam(ตาน)是「跟隨」,khon(คน)是「人」的意思,意謂呼喚眾

    鬼靈跟隨佛陀(พระพุทธเจา้, Buddha)修行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口誤唸成「Phi Ta Khon」。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69

     

    從山魅轉變成為地方上的保護神。

    Phi Ta Khon 的造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常人尺寸的 Phi Ta Khon,也是

    最常見的標準型制,文化商品上的型制多以此為主;一種是兩人高的巨大 Phi Ta

    Khon,兩者的外觀造型極為不同。Phi Ta Khon 的標準樣式如圖 2,是由椰子葉

    韒(dried coconut lobes)面具和碎布衣所組成,它的兩項武器分別是銅鈴

    (หมากกะแหล่ง, markkalong)和形似男性生殖器官的尖狀物,因為對農村社會而言,

    男性器官象徵農作物豐收,村民相信,性象徵能帶給當地豐富的雨水,並具有驅

    趕惡靈的功能。14

    圖 2 Phi Ta Khon(普通型制)整體構造組織

    資料來源:張雅粱製圖

    丹塞市政府每年支持鬼面節的方式跟編列的補助經費都不一定,例如:之前

    曾提供丹塞市藝術家在為期三天的鬼面節裡,每人每天 1,000 泰銖,聘請他們現

    場創作 Phi Ta Khon 面具,2011 年(佛曆 2554 年)丹塞市政府也曾撥 5,000 泰銖

                                                           14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70 張雅粱 

     

    給當地丹塞民俗館(Dansai folk museum)製作相關的活動宣傳書籍。15 丹塞市

    政府官員 Theerachai 說,市政府近年推行鬼面節的補助方案是支持轄內的五個社

    區,一年給 10,000 泰銖,然後讓社區去支持村民舉辦 Phi Ta Khon 相關活動,雖

    然贊助活動不一定每年都有,但對於鬼面節,政府是一定是支持的,因為它不僅

    是丹塞縣地方上的獨特文化,也是整個黎府的文化特徵。16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引

    導 Phi Ta Khon 文化從宗教轉為商品經濟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影響了 Phi Ta Khon

    面具型制的變遷,正因為面具型製的改變趨向美觀,所以導致很多人捨不得在儀

    式結束前,依習俗將面具丟棄於孟河,Phi Ta Khon 的面具才漸漸成為一種收藏

    品,改變了以往「放水流」的風俗。

    二、地方文化產業—— Phi Ta Khon面具

    Phi Ta Khon 面具拜 OTOP 政策之賜,由宗教祭儀的功能轉型成為商品經濟,

    各有優缺點,關於 Phi Ta Khon 儀式的宗教功能,筆者已另文詳述,17 今僅就 Phi

    Ta Khon 商品經濟的現況進行說明。丹塞縣轄內有 10 個鄉(ตาํบล, tambon),18 其

    中包含一個丹塞市(เทศบาล, thesaban),丹塞市位於丹塞鄉內。丹塞市設有 OTOP

    的產品推廣中心,販賣的產品除了 Phi Ta Khon 的周邊產品外,還有黎府力推的

    竹製品。Phi Ta Khon 雖然是丹塞縣力推的觀光文化,丹塞縣境內也都會透過教

    育的力量推廣 Phi Ta Khon,但 Phi Ta Khon 文化產業的發源地仍屬丹塞市,因此

                                                           15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16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17 參見張雅粱,〈泰國丹塞民俗館的節慶功能〉,《博物館學季刊》,頁 156-157。 18 泰文 ตาํบล 是縣轄下的區域行政單位,本文以「鄉」稱之。全泰國有 7,254 個 ตาํบล,泰國於

    2001 年時推行 OTOP 的經濟復甦計畫,就是以 ตาํบล 為實施區域,希望藉此由上而下地鼓勵每個鄉市鎮開發屬於各自優勢的產品。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71

     

    介紹 Phi Ta Khon 文化必須先從丹塞市了解起。

    丹塞鄉有 15 個村落(หมู่บา้น, moobaan),丹塞市便涵蓋了其中 6 個村,包含了

    丹塞村在內。雖然在丹塞鄉很多人都會做 Phi Ta Khon 面具,但並不是每個村落

    都有 Phi Ta Khon 的工作室,丹塞鄉內只有五個工藝代表村,19 其中又以丹塞村

    是製作 Phi Ta Khon 面具的重鎮所在,而其他村莊雖然零零星星的有人製作,但

    做工品質就沒有這五個村落來得好。20 在報導人 Aoyphorn 帶領下,我一一走訪

    了這些村落的工作室,以拿溫耶村(บา้นนาเวียงใหญ่, baan naawiangyai)而言,這個

    村子裡幾乎人人會做 Phi Ta Khon,有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了,而且家

    家戶戶都掛有 Phi Ta Khon,伴隨我做田調的 12 歲 Gigi 拿出她畫的 Phi Ta Khon

    讓我拍照,當時我嚇了一跳,因為確實畫得很好,她是用一條大肚魚來設計 Phi

    Ta Khon 面具。後來,我去參觀同村另一名工藝師的工作室時,竟發現他家牆上

    用油畫也畫了一條和 Gigi 設計圖案相同的七彩大肚魚,這種大肚魚是當地的漁

    產,入夜時分就有攤販烘烤販賣著,Phi Ta Khon 設計圖案的相互模仿,在丹塞

    縣是很普遍的現象。

    除了這五個村落外,其他村幾乎沒有商家懸掛 Phi Ta Khon,也沒有任何 Phi

    Ta Khon 的小飾品擺在店裡賣,丹塞鄉各村裡還是以老人居多,年輕人都出外讀

    書跟工作了。在沒有市場需求,也沒有觀光客的情形下,自然沒有 Phi Ta Khon

    的相關產業。我好奇地詢問如果村裡的人要買 Phi Ta Khon,怎麼辦呢?當地人

    告訴我,他們如果需要 Phi Ta Khon 面具的話,通常都會自己做,在舉辦鬼面節

    時,很多外出的年輕人都會返鄉,那時就會有足夠的人手幫忙製作面具,以赴參

    加節慶活動。

    鬼面節是丹塞縣近年主打的觀光行程,媒體曝光率較黎府境內其他縣的節慶

                                                           19 分別是 บา้นด่านซา้ย、บา้นเด่ิน、บา้นนาเวียง、บา้นนาเวยีงใหญ่ 及 บา้นหนองฟ้าแลบ等五個村落。 20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72 張雅粱 

     

    活動都來得高,而觀光客最多的丹塞村,也是丹塞市政府所在之處,因此觀光客

    若衝著 Phi Ta Khon 而來,第一站一定先來丹塞村,甚至有很高的比例是只停留

    在丹塞村幾天後,買了紀念品後就離開,繼續下一個旅程。因此,相較於其他村

    落,丹塞村也是 Phi Ta Khon 工作室及專賣店最密集的一個地區。圖 3 是丹塞市

    Phi Ta Khon 工作室及專賣店的分佈圖,丹塞市較具規模的 Phi Ta Khon 工作室至

    少有七間以上,全都位於丹塞村及其鄰近區域,而且其中不乏有年資 27 年以上

    的資深工藝師;另外,專賣店含 OTOP 展示中心在內,共有四處販售點,有些

    工作室會兼營 Phi Ta Khon 商品買賣,有些工藝家會兼做 Boonluang 需要的祭祀

    用品,以增加收入;有些則是本身就有其他正職,單純為了節慶需要才製作 Phi

    Ta Khon 應景。不管目的如何,Phi Ta Khon 的周邊手工商品,大部分是來自於這

    些工作室或專賣店所提供。

    圖 3 丹塞市 Phi Ta Khon 工作室及專賣店一覽表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市田野調查。

    此外,丹塞市的主要幹道上,有三間 Phi Ta Khon 專賣店,一間位於蓬猜寺

    內,兩間為民間經營,而官方 OTOP 的展示中心則遠在 20 分鐘的路程之外。

    Supalux 經營丹塞市最大的專賣店,她的專賣店全年無休,還有自己的 Facebook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73

     

    網站。2012 年,我三度造訪丹塞時,發現村落張貼的 Phi Ta Khon 活動旗海中,

    竟有 Supalux 專賣店的宣傳布條,可見她的經營及收入是比較上軌道的。Supalux

    告訴我,她店裡的貨源來自兩處,一處是從曼谷或黎府工廠大量批發來的 T 恤、

    瓷器和杯子等,另一種手工製作的 Phi Ta Khon 面具,則都是跟當地的工作室拿

    貨的。Supalux 自己也會做一些二度加工的 Phi Ta Khon 公仔,只要批來模型或

    素色面具,再加工畫上五官,加個衣服,就可以擺上販售台了。每逢丹塞市舉辦

    Boonluang 時,Supalux 店裡的收入每個月可達 40,000〜50,000 銖,就算淡季也

    能有 10,000〜20,000 銖。最常光顧 Supalux 店裡的是泰國人,尤其是附近的學校

    機關,都是她店裡大宗訂購的客源,這點倒讓我相當訝異,因為 Phi Ta Khon 在

    國外網站的曝光率與相關報導並不算少,而且每逢 Phi Ta Khon 節慶時,的確會

    有許多觀光客蜂擁而至,但如果連 Supalux 的店都鮮少外國客源的話,那其他專

    賣店的經營勢必更加辛苦。Supalux 解釋說,觀光客雖然很多,但不一定會買,

    而外國人除了固定幾個大節日會來丹塞市觀光外,其餘的時間,丹塞市就是安靜

    的農村小鎮,客源還是以泰國人為主。21 我想起同樣有經營銷售的 Kun Wa 夫婦,

    他們是專職的 Phi Ta Khon 工藝師,入行年資已有十幾年,Kun Wa 太太告訴我,

    他們大小模型的 Phi Ta Khon 都做,小的 Phi Ta Khon 公仔一個月可能要做幾千

    個,大型的 Phi Ta Khon 面具耗工費時,一個月大約完成四至五個,銷售對象同

    樣以泰國人為主。

    Supalux 和 Kun Wa 太太的一席話點出了 Phi Ta Khon 商品的銷路困境,雖然

    它有很好的文化賣點,地方政府也相當支持,但如何在經濟發展和保存文化間求

    得平衡,確實是難解的課題,無怪乎丹塞市市長會邀約各路人馬,共同商討 Phi

    Ta Khon 的文化商機。像 Supalux 這樣在主要商區上擁有亮麗店面,還懂得上網

    行銷產品的,在丹塞市畢竟十分少見,否則想買 Phi Ta Khon 商品,還真得到丹

    塞縣或黎府才買得到。拿溫耶村的工藝師告訴我,他的產品只在丹塞縣才買得

                                                           21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74 張雅粱 

     

    到,客源通常是同村的民宿老闆帶來的,我問他為什麼不拿去曼谷或其他地方

    賣?他說:「不清楚,而且也沒有人來詢問,所以就是只在這兒賣」。22 我想這可

    能跟地區文化的認同有關,因為其他地區不見得會認同「Phi Ta Khon」這個丹塞

    人新創的神鬼觀,像臺灣人應該就不會買,臺灣也有神明公仔,但都是以善神為

    主,而且臺灣的媽祖公仔若到福建湄洲、東南亞華人圈中販售,可能都還有賣點,

    因為彼此認同的媽祖信仰是相通的,但 Phi Ta Khon 雖然和寮國佬族有文化關

    聯,但它終歸是丹塞縣立足傳統下所發明出來的創新。它固然創造了丹塞人的文

    化特色與情感,但反映在商品銷售上,還是有一段路要努力。圖 4 為 Phi Ta Khon

    產品販售的流程,可為以上陳述做扼要的輔助說明。

    圖 4 Phi Ta Khon 產品販售流程

    資料來源:張雅粱製圖

    對一般老農民來說,Phi Ta Khon 的宗教性功能還是強過於藝術性,但對青

    壯年來說,恰恰相反,他們受高等教育,喜愛創作,懂得將 Phi Ta Khon 結合餐

    飲、飾品來進行販售,但這類的消費族群在擁有高度農民人口的丹塞縣仍是少

                                                           22 參見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機器大量製品販售通路 

                    手工製品販售通路 

                    現場販售 

                    網路販售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75

     

    數。以現階段來看,Phi Ta Khon 的內需跟外銷都很有限,消費群只要以當地泰

    國人為主;而外銷的通路也不易開發,連曼谷的市場都很難開拓,所以當地政府

    才會一直強力推銷 Phi Ta Khon,希望它成為「國際化」的節慶,目的無非是希

    望刺激行銷。Phi Ta Khon 雖然有活絡小區域經濟和在地的文化能量,能見度和

    媒體曝光率也的確比鄰近的觀光節慶還要來得高,但就目前對於丹塞鄉經濟產業

    的刺激看來還是相當有限,由此可知,文化產業要在農村社會領頭並非易事。

    三、Phi Ta Khon相關製品的種類及功能

    泰國 OTOP 將文化產品分成紡織品和布料、手工藝品及裝飾品、紀念品和

    自然產品等四大類。其中,Phi Ta Khon 檯燈被歸為手工藝品及裝飾品,具獨創

    性的 Phi Ta Khon 檯燈曾在 2006 年得到 OTOP 五星級產品的殊榮,它的催生是

    原創者 Pornpis Thongkham 觀察到丹塞沒有屬於自己的在地紀念品,所以將 Phi

    Ta Khon 結合在地的竹製產業,果然得到熱烈迴響;23 之後,丹塞市政府將 Phi Ta

    Khon 視為地方文化品牌,也陸續鼓勵當地發展了許多文化產品,大至公共藝術,

    小至鑰匙圈等商品,全以 Phi Ta Khon 的肖像進行設計,同時還結合在地觀光的

    資源,規劃了 OTOP 旅遊村(หมู่บา้นท่องเท่ียว),24 使遊客進入丹塞市後,儼然走入

    一座專屬的 Phi Ta Khon 生態博物館(Ecomuseums)25 一般,如表 1。

                                                           23 P o r n p i s T h o n g k h a m 回憶創業當時的情況說:「我從小出生在丹塞,每年我都會穿上

    特定的服裝和面具去參加 Phi Ta Khon 的節慶活動,當時有很多觀光客來到丹塞,好多人都問起:『丹塞有沒有在地的紀念品?』因為他們都找不到這樣的產品,所以我就開始思

    考,希望製作足以代表丹塞的紀念品,我花了一年的時間不斷的做嘗試,直到 Phi Ta Khon檯燈的構想浮現腦海,我就決定在當地用竹子大量生產此一產品。」參見 Kathleen C. M. Campbell, ed., OTOP: Stories from Thai local wisdom, p. 126.

    24 參見丹塞市政府網站 http://www.tessabandansai.com/ 25 生態博物館是新博物館學下的一種強調原樣生態的博物館形式,此為法國學者希微賀

  • 76 張雅粱 

     

    表 1 Phi Ta Khon 製品種類及功能說明

    種 類 圖 像 材 質 功 能 說 明

    大Phi Ta

    Khon

    (鬼王、

    鬼后)

    骨 架 為 竹 篾 編 織 而

    成,外裹透氣紗布及有

    色布條,頭髮用乾燥蒲

    葵(ต้นลาน, donlaan)製

    成,臉部則以瓦楞紙剪

    裁、圖繪而成。純手工

    製作,整體素材十分環

    保。

    Phi Ta Khon節慶與遊行時

    使用,每個鄉鎮只能製作一

    對鬼王鬼后,後來演變成有

    些村民會幫鬼王鬼后主動

    加上一個小孩。遊行結束

    後,大Phi Ta Khon必須丟棄

    於孟河,象徵厄運遠離。

    Phi Ta

    Khon

    面具部分為乾燥椰子

    葉韒和竹製糯米炊具

    (หวด, huat)組成,鼻

    子、武器則為木製,通

    常面具彩繪和服裝造

    型 會 經 過 設 計 與 搭

    配,另Phi Ta Khon會於

    腰間配戴銅鈴。

    本只用於Phi Ta Khon節慶

    與遊行時使用,後來因製作

    日趨精美,便成為丹塞市地

    方文化意象與OTOP的經濟

    商品。其製作、使用、配戴

    與保存均無任何禁忌,已完

    全成為一種藝術品,供人收

    藏。

                                                                                                                                                        (Georges Henri Rivière)等人在 1970 年代時提出的一項文化改革運動,目的在改革博物館陳列、展示和溝通的技術,以徹底改造傳統博物館與社會大眾的關係。參見張譽騰,《生

    態博物館》,頁 14-15。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77

     

    Phi Ta

    Khon

    公共藝術

    水泥石材 置於丹塞市入口處,成為地

    方文化意象。

    Phi Ta

    Khon

    公共藝術

    木製品 置於丹塞市主要街道旁的

    裝置藝術,供遊客拍照、欣

    賞。

    水泥石材 置於蓬猜寺內,加強地方文

    化意象,也增加過節氣氛。

    塑膠製品 置於丹塞縣政府廣場旁,加

    強地方文化意象。

    保麗龍 置於丹塞市政府大門上

    方,強調丹塞市OTOP的地

    方文化。

    Phi Ta

    Khon

    遊行花車

    保麗龍 用於Phi Ta Khon遊行時使

    用。丹塞縣內的與會鄉鎮每

    年都會斥資製作與Phi Ta

    Khon有關的花車參加遊

    行。

  • 78 張雅粱 

     

    Phi Ta

    Khon

    各式商品

    布料 Phi Ta Khon衣服

    竹製燈籠 Phi Ta Khon檯燈

    陶/瓷土製品 Phi Ta Khon花瓶

    陶/瓷土製品 Phi Ta Khon杯組

    塑膠製品 Phi Ta Khon鑰匙圈

    塑膠製品 Phi Ta Khon別針

    軟性磁條 Phi Ta Khon書籤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79

     

    Phi Ta

    Khon

    各式商品

    塑 膠 製 品 結 合 木 製

    品,再進而加工彩繪完

    成。

    Phi Ta Khon筆筒

    木製品、布料 Phi Ta Khon小立偶

    油畫布、油畫 Phi Ta Khon油畫藝術品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市田野調查。 

    儘管 Phi Ta Khon 面具目前銷路有限,但比起鄰近 OTOP 的文化產品來說,

    Phi Ta Khon 還是有較佳的銷售成績與知名度的,這與丹塞市政府多年來建構 Phi

    Ta Khon 成為地方文化意象的努力有關。從表 1 得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丹塞

    市致力經營 Phi Ta Khon 文化,尤其是觀光客最密集的丹塞村,無論是周邊的硬

    體設計、公共藝術、商店擺設、商品製作到販售等,都是以 Phi Ta Khon 為主,

    自然經營出社區美學環境,再加上丹塞民俗館和中小學教育的力量,相互型塑出

    Phi Ta Khon 的在地文化,在產官學的合作下,使丹塞市營造出一個既能扶植工

    藝家創作,又可以兼顧商品經濟和在地教育,同時能與社區美學相互支持的環境。

    在許多Phi Ta Khon的文創產品中,最主要販售的商品還是以面具為主,這

    也是丹塞市社區美學最主要呈現的視覺藝術,因此,本文將針對Phi Ta Khon面

    具進行分析,從面具的製作過程、型制、圖紋等面向探討工藝家如何透過面具作

  • 80 張雅粱 

     

    品再現其內在意識,並與外部環境的經驗相輔相成後,建構社區美學意識,並形

    成地區文化特色。

    參、丹塞面具文化分析 一、 Phi Ta Khon面具的轉變

    造成 Phi Ta Khon 面具轉變的主因有兩個,其一為 Phi Ta Khon 本身神格的變

    遷,第二則是商品化的過程。Phi Ta Khon 早期為 Boonluang 儀式中的一角,由

    於 Boonluang 儀式的遊行活動是藉由演繹佛陀前世(即瓦三敦26)的神話故事以

    傳達教義與教育人心,因此,以前伊森地區舉行瓦三敦節時,村民會帶著繪有本

    生經27 故事的卷軸畫從稻田走到寺廟,並用樂器演奏歡迎瓦三敦,當卷軸畫進入

    寺廟時,就形同瓦三敦重回王宮。28 在這個過程中,卷軸畫可說是整場活動的核

    心,而丹塞就是用演出的方式來取代卷軸畫,每逢 Boonluang 時,在地居民會頭

    戴面具,扮演來自山林的 Phi Ta Khon 鬼魅,前往參加迎佛(瓦三敦)的遊行活

                                                           26 據說瓦三敦(เวสสนัดร, Wetsandaun, Vessantara)是佛本生的最後一世,被認為是佛陀創建最

    大的「波羅密多」(到彼岸之善舉)的時代,因此當地居民相信,若聆聽了完整的瓦三敦

    事蹟,就可以得到來世的福報。瓦三敦節一般是在泰寮地區小曆 4 月中旬(約公曆 3 月)舉行,一般不會晚於潑水節,但丹塞縣的 Boonluang 結合了瓦三敦節和火箭節,也將儀式進行的時間也改為泰國小曆 7、8 月(公曆約 6、7 月)雨季時舉行。

    27 本生經(เวสสนัดร มหาชาติ, Vessantara Jataka)是記錄佛陀還未成佛的前生故事。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經過了無數次輪回轉生,他曾做過國王、王子、婆羅門、商人、婦人、大象、猴

    子、鹿等,每一次轉生,便有一個行善立德的故事,這些故事被稱為「本生故事」。泰國

    的本生經分為 13 章,通常在瓦三敦節時,佛寺僧人會輪流誦唸本生經,信眾相信聽講本生經會得到更好的來世。

    28 參見 Lefferts, Leedom,“The Bun Phra wet painted scrolls of northeast Thailand: New treasures in the Walters Museum collection,” Journal Walters Art Museum, 64/65, pp. 153-154.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81

     

    動。丹塞用遊行、面具化妝與觀光的方式將這場宗教儀式節慶化,所以在舉辦

    Boonluang 儀式時,丹塞地方政府採用「Phi Ta Khon」作為整場節慶的主題,而

    非傳統「瓦三敦節」(บุญพระเวส, Bun Phra Wet)的名稱。既然要演繹,就有很多的

    想像會加入遊行隊伍之中,所以,在 Phi Ta Khon 儀式遊行隊伍中,除了有大小

    Phi Ta Khon 外,還有各式的山林鬼魅一同歡慶,象徵跟著佛陀從森林裡走出來,

    而群鬼之中為數最多的,當屬 Phi Ta Khon。

    傳說 Phi Ta Khon 是住在山林裡的惡鬼,必須被驅逐出村寨,因此在

    Boonluang 儀式結束後,這些象徵惡鬼的大小 Phi Ta Khon 面具,便會被丟棄於

    孟河(นํ้าหมนั, Mun river)29 中,以象徵祛邪避凶;而如今的 Phi Ta Khon 不同於以

    往的意象,已轉變成為「丹塞地方上的保護神」,並且具備了商品價值,這個轉

    折讓 Phi Ta Khon 歷經了宗教定位和社會功能的變遷。首先,是以一種有傳統精

    神的新習俗,扭轉了宗教定位和村民的價值觀,後來加上泰國政策和全球經濟所

    促成的農村經濟轉型,再度讓 Phi Ta Khon 從宗教事物轉型成為地方上的工藝商

    品。Phi Ta Khon 屬性的轉變,再次說明了泰語系族群對「鬼」(phi)的概念,

    鮮少有明確的定義,他們往往會因為地方傳說或某個社會功能性的需求,扭轉了

    「神」、「鬼」的善惡特質。例如:村民 Lapalin 陳述她對 Phi Ta Khon 從小到大

    的印象:

    Phi Ta Khon 從我小時候就有了,只不過那時都是大人在裝,小孩沒有

    在玩 Phi Ta Khon 的,因為不敢呀!小時候我很愛看 Phi Ta Khon,但是當他

    們遊行到家門口時,我就會躲在門後面看,很怕,戴那個面具看起來很可

    怕;現在不會了,Phi Ta Khon 是保護丹塞縣的人民,黎府的人他也保護,

                                                           29 孟河是丹塞的命脈河川,它源自丹塞的北部流經丹塞市中心,當流經泰寮邊界時,孟河就

    匯入湄公河的支流湄橫河(แม่นํ้ าเหือง, Huang River)裡。

  • 82 張雅粱 

     

    但不能住得太遠,像如果住在孔敬府或儂開府,那些地方沒有 Phi Ta Khon

    的活動,那 Phi Ta Khon 就不是他們的保護神。30

    這個神格定義的轉變,也讓 Phi Ta Khon 的參與者和展演形式產生了變化。

    早先是在一種肅穆的宗教氛圍下,由男性扮演 Phi Ta Khon,現在的 Phi Ta Khon

    不僅是男女老幼不拘,還十分的歡樂。

    Phi Ta Khon 另一個改變就是由宗教祭品轉為藝術品的商品化過程。Phi Ta

    Khon 以往是惡靈的象徵,在儀式結束後,必須放水流,以象徵厄運遠離,但轉

    型成為藝術品後,就不再遭人丟棄了。Darinaoy 告訴我:

    從前人們製作 Phi Ta Khon,純粹為了宗教目的,每個人最多做一個面

    具來參加活動,那時很少人外出工作,村裡辦節慶就是大事,因此大家都

    會來參加。那時製作 Phi Ta Khon 用的都是自然顏料,人們會用岩石的紅色

    粉末、鍋底的黑炭和白色的爽身粉(ดินสอพอง, dinsorpong)來畫 Phi Ta Khon,

    不像現在是用油漆來製作了。31

    所以當 Phi Ta Khon 愈做愈精美,同時變成商品後,人們便捨不得將其放水

    漂流,加上神格的轉變,自然很合理地將 Phi Ta Khon 視為藝術品予以保留。至

    於放水流的習俗,目前仍維持將樸素與環保風格的大 Phi Ta Khon(ผตีาโขนใหญ่,即

    鬼王鬼后)丟入孟河,而成為商品的精美 Phi Ta Khon 面具,則納為個人收藏品。

    二、Phi Ta Khon面具製作過程                                                        30 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31 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83

     

    在丹塞一年一度的 Boonluang 遊行活動中,Phi Ta Khon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Phi Ta Khon 的類型共分兩款,一種是大 Phi Ta Khon(ผตีาโขนใหญ่),也就是鬼王跟

    鬼后,每支遊行隊伍中只能有一對鬼王鬼后,製作鬼王鬼后時需凸顯其性徵;大

    Phi Ta Khon 目前屬於宗教祭儀用品,所以仍保有自然的粗獷風格,也因為不商

    業,因此多就地取材,十分環保。32 另一種則是普通型制的 Phi Ta Khon,頭戴

    面具,身穿七彩碎布做成的服裝,腰間要掛上錫罐或牛鈴,以製造叮叮聲響,同

    時配帶上狀似男性陰莖的木刀或木劍,誇張賣弄地調皮嬉戲著,如此就能成功扮

    演 Phi Ta Khon,取樂於人,人人都可扮演。以普通型制的 Phi Ta Khon 而言,整

    體型制中最重要的象徵物便是面具,早期面具在儀式結束後必須放水逐流,現在

    則演變成為經濟商品,成為藝術收藏品,比起大 Phi Ta Khon,不論就創作質地

    或是數量而言,普通型制的 Phi Ta Khon 都有更豐富的討論面向和樣本數,33 因

    此在面具文化的分析上,本文以普通型制的 Phi Ta Khon 作為分析文本,探討藝

    術創作和美學環境之間的關聯性。

    普通型制的 Phi Ta Khon 有大有小,製作步驟大致相同。一般來說,大型面

    具的製作需耗時兩個月,尤其上色的部分最需技巧與耐心,很多工藝師畫 Phi Ta

    Khon 的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年輕工藝師 Tods 告訴我,他和他的朋友學畫

    Phi Ta Khon 都是無師自通,自學成分居多;34 Tods 的話透露了丹塞地區另一個

    重要的人文特色,那就是當地的文化在地教育做得很紮實。丹塞市的幼兒從幼稚

                                                           32 筆者花了三天時間,全程看完四至五個中老年男子一起分工完成大 Phi Ta Khon 的製作,

    他們使用竹編、紗布、椰子樹皮和其他樹葉組合起一男一女的大 Phi Ta Khon,接縫處也都是用竹篾細條綑綁,只有少部分會使用細尼龍繩和細鐵絲固定,整體材質相當環保。由

    此可知,強調環保、手工與就地取材,是 Phi Ta Khon 工藝師的重要特色。 33 本文於 2010〜2012 三年間共採集 Phi Ta Khon 面具樣本數約 131 個。 34 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84 張雅粱 

     

    園階段就開始認識 Phi Ta Khon 文化,到了中學,很多學生會自費買布和顏料,

    自行設計 Phi Ta Khon 的服裝,只為了參加一年一度的遊行活動,因此在丹塞市,

    學習 Phi Ta Khon 成了一件生活中極其自然的事。

    Phi Ta Khon 面具的臉部是用椰子葉韒洗淨曬乾後製成,之後再鏤空眼睛的

    部位。在以前,面具的鼻子會仿照人鼻的形狀,擇取軟木(soft wood)加以製作,

    後來日趨發展下,愈做愈大,也愈來愈精緻,反而成了形似大象的鼻子;觸角則

    是用曬乾的椰子葉鞘切割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來加以縫製的。35 今將Phi Ta Khon

    面具製作流程整理如表 2。

    表 2 Phi Ta Khon 面具製作流程

    驟 泰 文 作 法 說 明 圖 片

    製作

    時間

    1 กาบมะพร้าวแชนํ่า้ 挑選合適的椰子葉韒

    泡水。

    七天

    2 ตากแดด 曝曬於日光下。

    一個

    3 มดัใส่กระป๋องสีเยบ็ใส่หวด 用錫線(或鐵絲)固定

    椰子葉韒與糯米炊具

    (หวด, huat)後,挖洞、 裝上耳朵及鼻子。

    一天

                                                           35 張雅粱,丹塞田野資料。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85

     

    4 ลงสีขาวพ้ืนการวาดภาพ 上白色底漆,並塗上

    圖案及顏色。

    兩天

    5 ลงลายติดผา้ดา้นหลงั 圖案設計完成後晾

    乾,加上後面的布

    條。

    兩天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市田野調查。

    當代製作 Phi Ta Khon 的工藝師並沒有性別之分,但 Phi Ta Khon 的工藝師大

    多為當地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工藝師確實很少,36 這有可能是因為製作 Phi Ta

    Khon 需要很強壯的體魄所致。由此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地在籌備鬼面節時,也清

    楚呈現出男女分工的現象:男性就是負責賣力氣、竹製雕刻和神聖的事神工作;

    女性則多屈居幕後,負責煮食、編織、募款和環境整理等事。雖然 Phi Ta Khon

    的工藝師並無性別的禁忌,但就現實觀之,丹塞傳統性別分工的觀念,還是對專

    業工藝師這份職業起了相當程度的影響。製作 Phi Ta Khon 時,並沒有任何的禁

    忌,據當地工藝師說,面具上的圖紋純粹是展現創意,並沒有傳統上特定的涵義,

    或許今天某人想到了 Lady Gaga,Lady Gaga 就被畫上去了,所以現在 Phi Ta Khon

    的工藝師,常常會為了創作新的設計而傷神,這和以前純粹為宗教而做的心態是

    很不一樣的。即便工藝師認為自己所畫的圖紋純粹是隨心之作,但細究這些面具

    的主題類型和圖紋分析,依舊可以看出在地環境對面具創作的影響性,以下將繼

    續說明 Phi Ta Khon 面具的型制特色。

                                                           36 除學童外,丹塞鄉當地專門製作 Phi Ta Khon 面具的工藝師,筆者所見過與接觸的全是男

    性,偶有女性協助彩繪或製作 Phi Ta Khon 公仔娃娃。

  • 86 張雅粱 

     

    三、Phi Ta Khon面具設計之主題類型

    Phi Ta Khon 面具走向主題化設計,是近年來才有的創作趨勢,創作者會將

    整張面具、整個人視為創作空間,以主題式的概念來設計所有的五官和配件搭

    配,強調整體感,如表 3 所示。Phi Ta Khon 面具主題上的設計不外三大範疇,

    即傳統、創新與在地意識的展現,其中,傳統型制是以黑白色系為主調,眼部塗

    黑,以質樸,素色為訴求,這也是最古早的 Phi Ta Khon 所流傳下來的造型特色;

    創新主題則是工藝家隨心所至的創作,通常會有一個藝術表現的主題,然後將所

    有能上色的部分,用顏色或圖紋等來襯托出這個主題。此外,除了傳統與創新外,

    Phi Ta Khon 面具大部分的創作主題都與工藝家的在地經驗有關,例如:宗教、

    動物和花邊設計的主題等,在當地寺廟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視覺意象;而民族和

    農漁產特色的主題,更是不言而喻的呈現出在地意識,因此,若從 Phi Ta Khon

    面具設計的主題來看,藝術家將其生活經驗透過面具此一載體加以展現,是有跡

    可尋的。只不過,這樣還不足以說明環境因素對創作者的影響,因此,本文將再

    就面具細部的圖紋分析,接續說明之。

    表 3 Phi Ta Khon 面具設計主題類型

    圖像特色

    主題類型 圖像型制 特 色 說 明

    傳統主題

    以黑白色系為主調,眼部塗黑,以質

    樸,素色為訴求,仿古早的Phi Ta Khon

    型制。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87

     

     宗教主題 以佛陀、骷顱頭、蝙蝠俠等人物為主。

    動物主題 以大象、龍、虎、獅、豹等吉祥性動

    物的神態加入設計。

    浮雕主題 以浮雕黏貼技法強調面具的眼部、嘴

    巴與鼻子,增加立體美與質感。

    花邊主題

    強調花邊設計,重對稱與繁複性,花

    邊圖案以雲朵、花草等形狀為常見的

    設計。

    農漁業主題 結合丹塞當地的農漁產業特色。

    民族主題 使用具民族色彩的國徽、國旗等加以

    創作。

    創意主題

    純粹創意導向的設計,Phi Ta Khon面

    具的基本製作概念不變,但會有更多

    的人為想像加入,如替Phi Ta Khon戴

    上潛水鏡。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市田野調查。

  • 88 張雅粱 

     

    四、Phi Ta Khon面具圖紋與美學環境分析

    Phi Ta Khon 傳統雖久,但在 OTOP 的帶領下,轉型成為創意工藝商品,則

    是近幾年的事。泰式美學裡向來注重紋樣的展現,尤其是廟宇建築或供佛用品,

    常見許多的繁複紋作為裝飾。Phi Ta Khon 面具分為帽冠和臉部兩大區塊,其中,

    紋樣的設計是 Phi Ta Khon 面具的重要特色,通常帽冠中央會有一個圖紋主設

    計,其餘的裝飾紋都會搭配主題圖紋一體成形。Phi Ta Khon 面具的圖紋講究精

    細工筆、鮮豔色彩,並擅用彎曲線條勾勒圓弧形圖案,我不只一次看到在地工藝

    家拿起畫筆,就直接在素色面具上描繪圖紋,完全不用打草稿,而且成品的展現

    就是對稱精美。有構圖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沒有任何工具的輔助下,圓形的對稱

    很難精準描繪,泰國人會這麼擅長繪畫圓形,可能和從小學習泰文有關,因為泰

    文書寫也強調圓弧,在泰國傳統佛寺裡,可以看到許多裝飾紋都是以圓弧展現的

    繁複圖紋,反覆重疊,兩兩對稱。Leedom Leffert 觀察泰國東北的卷軸畫時,也

    提及卷軸畫上常出現如藤蔓般,複雜的花葉花邊紋。37 這種泰式美學的風格,在

    Phi Ta Khon 面具的頭冠上展現無遺,後來為求整體性,連眼睛、嘴巴及服裝等

    都一併列入設計,本文將收集到的面具圖紋整理如表 4。

                                                           37 參見“The Bun Phra wet painted scrolls of northeast Thailand: New treasures in the Walters

    Museum collection,” p. 156.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89

     

    表4 Phi Ta Khon面具圖紋分析

    項目

    紋樣 類 型 圖 例 說 明 形 式

    面具上的

    位 置

    花草紋

    以圓弧線條勾勒組合,並搭配漸

    層色系形成繁複、對稱的花草

    紋。

    對稱、律

    動美

    帽冠中央、

    面具臉部、

    鼻子、觸角。

    雲朵紋

    (火焰紋)

    以圓弧線條勾勒,並搭配漸層色

    系,呈現明暗的立體感,創造視

    覺空間。

    對稱、律

    動美

    帽冠中央、

    面具臉部、

    鼻子、觸角。

    動物造型

    以寫實手法塗繪動物形貌。 寫實 帽冠中央。

    文字

    利用文字說明主題、名稱或地

    區。

    文字呈現 帽冠中央。

    精靈(人

    物)圖像

    以寫實手法塗繪精靈或主題人物

    的形貌。

    寫實 帽冠中央。

    寶塔紋

    (心形紋)

    用精細工筆重複、拼貼圓弧形線

    條,組合成大型的寶塔或心形圖

    案,營造視覺的層次感。

    對稱、重

    疊、多層

    次的視覺

    美感。

    帽冠中央。

    幾何紋

    素色幾何線條混搭使用,並用精

    細工筆以重複、拼貼的技法,組

    合成大型的幾何圖案。

    對稱與重

    疊的視覺

    美感。

    帽冠中央、

    面具臉部、

    鼻子、觸角。

     

  • 90 張雅粱 

     

    身體紋

    以誇張手法凸顯眼睛、嘴巴與牙

    齒的部分,泰國佛寺的門神(ยกัษ์,

    yak),大多是這個造形。

    對稱、律

    動美

    面具臉部。

    太陽紋

    圓弧和幾何線條混搭使用,用精

    細工筆以重複、拼貼的技法,組

    合成太陽紋樣。

    對稱、層

    次美

    帽冠中央。

    曲線紋

    以不規則曲線紋組成。 對稱 帽冠中央、

    面具臉部、

    鼻子、觸角。

    創意紋

    以個人喜愛的創意紋樣進行創

    作。

    對稱、層

    次美

    帽冠中央、

    面具臉部、

    鼻子、觸角。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市田野調查。

    從上述Phi Ta Khon面具設計主題類型和面具圖紋分析得知,Phi Ta Khon面具

    現階段的設計風格有幾項特色:1.整體構圖講求一致性,強調設計的主題性;2.

    工藝家擅於將生活經驗元素融入設計主題,呈現在地意識;3.面具圖紋的設計講

    究精細的工筆、搭配鮮豔的色彩和大量彎曲、圓弧形線條等,組織成繁複的花紋,

    並以層次對比性營造視覺效果。雖然由此可得知Phi Ta Khon面具的創作特色,但

    若從美學建構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圖紋的創作過程時,會發現這些圖紋和工藝家的

    生活環境,兩者呈現出密切的相關性。

    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Volition 一書中提及:

    「藝術現象可以被兩部分所組織:涉及其他現象在內的歷史領域和經驗領域的意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91

     

    識」。38 換言之,「歷史」和「經驗」會左右藝術所呈現的樣貌,在探討藝術家和

    藝術品之間的互動關係時,藝術家的個人經驗往往會再現於藝術品,而藝術家的

    經驗又是如何被建構的呢?對於藝術,杜威(John Dewey)認為,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藝術和和其他人類日常活動的形式是有連續性的,而非斷裂的;

    在「美感藝術過程」的建構中,他認為「藝術(artistic)主要指涉生產活動,而

    美感(aesthetic)指的則是感知和愉悅的活動」。39 所以,就教育理論而言,藝術

    是一個製造的過程,而在藝術品被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的個人經驗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杜威認為,雖然藝術家當下的經驗於日後再現時,可能和當時的記憶形

    成誤差,但那是因為經驗如同呼吸,有納入(intakings)跟排出(outgivings)的

    節奏,40 所以我們所經驗的,或是藝術家所再現的,可能只是完整事物中的一部

    分。儘管每個人的經驗不同,但按符號學(semiology)的原理來說,在一個大

    環境下,經過許多「個人的經驗值」拼湊後所得到的「結論」,往往能反映「個

    人經驗」和完整事物中的脈絡關係,正如同透過藝術作品的觀察與分析,能有助

    於呈現藝術家及其所處社會脈絡之間關係,因此藝術家經驗的建構歷程和所處的

    大環境,可謂息息相關。Anna M. Kindler 在探討藝術教育和建構視覺文化認知

    之間的關係時,認為在視覺文化的生產和消費上,若透過神經科學的觀點,將有

    助於理解大腦在「形成認知」這件事情上所扮演的角色。他發現,在此認知過程

    中,社區對藝術教育的積極參與,會讓視覺意象形成認知這件事的效果更加彰

    顯。41 由此可知,環境對建構藝術家的經驗來說,的確有其影響力。社區美學環

                                                           38 參見 Panofsky, Erwin,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volition,” Critical Inquiry, 8(1), p. 19. 39 參見杜威(John Dewey)著,〈藝術即經驗〉,收於張淑君,劉藍玉,吳霈恩譯,《論藝術

    的本質:名家精選集》,頁 13-14。 40 參見〈藝術即經驗〉,頁 12,19-20。 41 參見 Kindler, Anna M., “Visual culture, visual brain, and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4(3), p. 295.

  • 92 張雅粱 

     

    境建構了在地工藝家的生活經驗,工藝家透過創作,往往會將個人經驗再現於作

    品之上,而這些作品又成為社區環境美學的一部分,形成一個循環系統。

    以丹塞的環境而言,若細細探究上述 Phi Ta Khon 面具的圖紋,除了創意紋

    和文字外,其餘的紋樣都可以在當地找到類似或相同的裝飾圖紋(如表 5),舉

    凡從牌樓、佛寺壁畫、建築物到神靈造像等,均能有所對應,尤其是佛寺中造像

    圖紋的雷同度更高。藝術作品反映了藝術家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的建構,又

    來自於藝術家的生活環境,Phi Ta Khon 面具如同鏡像般的透過藝術家「再現」

    著生活經驗的點滴,所以,Phi Ta Khon 面具的創作其實是一個結構性的狀態,

    涉及了兩部分:一是社區美學環境和工藝家產生的美學意識建構過程,另一方面

    則是工藝家生活經驗投射於作品的再現關係。簡言之,就是透過工藝家藝術意志

    的展現與環境的學習基模,使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得以再現於作品之上。

    表 5 Phi Ta Khon 面具圖紋分析

    Phi Ta Khon 面具圖紋 丹塞當地之紋樣型制

    花草紋

    蓬猜寺壁畫紋樣

    雲朵紋(火焰紋)

    丹塞市牌樓設計紋樣

    動物紋

    當地漁產(遊行用模型)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93

     

    精靈(人物)圖像

    佛寺石獅造型

    寶塔紋(心形紋)

    蓬猜寺壁畫

    幾何紋

    佛寺內建築柱式紋樣

    身體紋

    泰國佛寺門神造型

    太陽紋

    蓬猜寺鼓樓設計紋

    曲線紋

    蓬猜寺壁畫紋樣

    資料來源:張雅粱,丹塞地區田野調查。

    自 OTOP 政策推動以來,丹塞市政府便積極透過經費補助、教育和社區合

  • 94 張雅粱 

     

    作的方式,以營造 Phi Ta Khon 成為地方文化意象,希望藉由觀光帶動地方經濟

    收入,很自然地也建構出丹塞市的社區美學。由社群文化的活絡所形成的地區美

    學,無疑是最佳的教育場所,丹塞市幼兒從小就會畫 Phi Ta Khon 人形,就跟臺

    灣雅美族的小孩會畫拼版舟(tatala)、排灣族的孩子會畫百布蛇(vulung),是

    一樣的道理。儘管 Phi Ta Khon 並不是祖源圖騰,但這個文化意象隨著宗教和教

    育的力量,成為「文化意識」,加上整個大環境的支持,在創作 Phi Ta Khon 面具

    時,透過學習和模仿,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以整個丹塞縣而言,就屬丹塞市對 Phi Ta Khon 的文化最為熱衷,因此製作

    Phi Ta Khon 的工藝師數量和 Phi Ta Khon 產品,於此也最為齊全,同時在丹塞市

    可以觀察到社區美學環境和工藝家之間,兩者相互產生的美學意識建構過程。在

    視覺經驗的建構上,Kindler 指出,在建構一個人的視覺經驗上,「看」不是一種

    被動的感知,它是一種建構的行動,這個建構的行動涉及視覺大腦和視覺智能的

    需求。42 Kindler 的研究肯定環境對養成個人視覺經驗的影響力,這也可以用來

    說明丹塞市所營造出來的社區美學和創作環境,對建構工藝家的美學意識是有其

    作用性的。

    雖然有了大環境的支持,但個人經驗也是影響作品展現的另一個原因。

    Boonluang 是丹塞縣當地最重要的宗教活動,而 Phi Ta Khon 便是 Boonluang 節

    慶中的一部分,因此 Phi Ta Khon 面具對於當地人而言,雖是經濟商品,但還有

    更深層的做「賧」意涵,加上泰國社會至今仍有男子出家的習俗,43 因此,當地

    的男性工藝師很自然地,便會將生活中的寺廟經驗展現於面具的創作之上,而

    Phi Ta Khon 工藝師又清一色是以男性為主,因此以男性為主的觀點,自然而然

                                                           42 參見“Visual culture, visual brain, and (art) education,” p. 292. 43 泰國人十分注重「做功德」(ทาํบุญ)的習俗,人們認為出家可以為自己和父母累積功德,

    因此泰國至今仍有男子出家風俗,一生最少一次,出家年齡不拘,愈年輕愈好。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95

     

    就展現在面具作品上。從表 5 的圖紋分析得知,工藝家的生活經驗和作品之間的

    再現關係密切,不管 Phi Ta Khon 面具是源自模仿還是創新,但從圖紋的類比性

    可以看出,Phi Ta Khon 所凸顯的兩大特質:一是「宗教」的精神,另一個則是

    工藝家「在地化」的特性。

    另外,由於Phi Ta Khon面具也強調創新,泰國的美學教育除了在地的佛寺影

    響外,很多藝術家還會融合西方的美學元素進行創作,這得歸功於拉瑪五世皇朱

    拉隆功大帝(กษตัริยจุ์ฬาลงกรณ์, King Chulalongkorn)即位後,力行西學教育的現代化

    改革。因此,Phi Ta Khon面具美學除了受到在地佛寺影響外,丹塞市的地方觀光

    促進了人口交流,觀光客不僅來自泰國境內,歐美、日本、東協、臺灣和中國等

    地也陸續都有人造訪。此外,很多外出求學與工作的年輕人,都會趁著Phi Ta Khon

    節慶時返鄉與會,當這些外來的刺激融合了在地的創作因子後,Phi Ta Khon面具

    美學就應運而生了。傳統、在地與創新,便是創作Phi Ta Khon面具的三大元素。

    擅長融合他者元素以成自我風格,筆者認為一直是泰語系族群的民族特徵,這從

    他們的語言、文字、44 宗教儀式、神話及曆法改革等面向,上都可以得到印證,

    對於Phi Ta Khon面具美學來說,也是如此。Phi Ta Khon面具美學的形成,讓人

    藉由「Phi Ta Khon」這個象徵物,看到了工藝家及其所處社會脈絡之間的關聯

    性,透過天賦、宗教和學習環境等因素,展現在地藝術家的美學風格。

                                                           44 例如:中國傣族、泰國泰族均為南方泰族(小泰)的支系,屬於泰—卡岱語系,而古傣泐

    文與古泰文均與古代孟文有淵源仿製關係,後來因政局的變遷,才漸漸形成差異。參見芮

    逸夫,〈泰國民族〉,收於《中泰文化論集》,凌純聲編,頁 25-30;龔錦文,〈關於德宏古傣文的源流問題〉,《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5),頁 198-199。

  • 96 張雅粱 

     

    肆、結語

    在 OTOP 的影響下,鬼面節已經成為丹塞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是黎府力推

    的觀光活動。當丹塞縣原有的 Boonluang 重點從宗教儀式轉為觀光節慶活動後,

    Phi Ta Khon 日趨藝術化的現象,也讓它在型制與圖紋上起了變化。當代的 Phi Ta

    Khon 面具首重創意,而追求創意的結果,就會出現了變形(variety),並與傳

    統的面具造型漸漸形成差異。但細究這些面具的種類與圖紋,不論傳統或創新,

    都反映出丹塞的「在地意識」,巧妙地呼應出社區美學環境如何建構出藝術家的

    美學意識,並透過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再現於作品之中的三者互動關係。此外,也

    反映出 Phi Ta Khon 面具這項地方文化產業,其工藝家的培訓來源和產品行銷狀

    況,目前都還是以在地資源為主。

    本文透過丹塞市以 Phi Ta Khon 面具建構社區美學的案例,說明環境教育對

    養成藝術家美學意識有其影響力,而這些環境美學的元素,透過在地工藝家之

    手,也再現於 Phi Ta Khon 面具之上,所以 Phi Ta Khon 面具的創作過程其實是一

    個結構性的展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現階段的工藝家,大多是以當地男性為主

    的現象,因此所建構出來的美學環境,自然也相當趨近於男性意識與其生活經

    驗。即使 Phi Ta Khon 面具已走向商品經濟,但做「賧」的傳統文化仍與常民生

    活緊密結合,因此,Phi Ta Khon 從實作層面到精神意涵,還是深受當地宗教文

    化的影響。

    參考書目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編。2009。《中國少數民族

    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傣族社會歷史調查(西雙版納之三))。北京市: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97

     

    民族出版社。

    杜威(John Dewey)著,張淑君,劉藍玉,吳霈恩譯。2004。〈藝術即經驗〉。收

    於《論藝術的本質:名家精選集》。湯瑪斯‧華騰伯格(Thomas E.

    Wartenberg)編著。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芮逸夫。1958。〈泰國民族〉。收於《中泰文化論集》。凌純聲編。臺北市:中華

    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7-46。

    丹塞市政府網站。〈OTOP 旅遊村〉(หมูบ้่านทอ่งเท่ียวO TO P)。

    http://www.tessabandansai.com。下載日期:2012 年 11 月 21 日。

    泰國內政部。〈人口普查統計〉。http ://stat.bora.dopa.go.th/stat/y_stat54.html。下載

    日期:2012 年 11 月 6 日。

    泰國 OTOP 官網。One Tambon One Product。www.thai-otop-city.com。

    下載日期:2011 年 8 月 17 日。

    張雅粱。2012。〈泰國丹塞民俗館的節慶功能〉。《博物館學季刊》26(3):151-166。

    張雅粱。2010 年 6 月 12 日。丹塞市。訪談人:Tods。

    張雅粱。2010 年 6 月 13 日。丹塞民俗舊館提供資料。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6 日。丹塞市。訪談人:Lapalin。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6 日。丹塞市。訪談人:Supalux。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7 日。丹塞市。訪談人:Darinaoy。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10 日。丹塞市。訪談人:Aoyphorn。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10 日。丹塞市。訪談人:拿溫耶村工藝師。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12 日。丹塞市圖書館。訪談人:Boton。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13 日。丹塞市政府。訪談人:Theerachai。

    張雅粱。2012 年 6 月 20 日。丹塞市政府提供資料(“How to make Phi Ta Khon

    mask,” DM)。

  • 98 張雅粱 

     

    張譽騰。2005。《生態博物館》(二版)。臺北市:五觀。

    龔錦文。2001。〈關於德宏古傣文的源流問題〉。《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1(5):192-199。

    Kathleen C. M. Campbell, ed. 2007. OTOP: stories from Thai local wisdom. Clifton

    Park, NY: Thomson.

    Kindler, Anna M. 2003. Visual culture, visual brain, and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4(3): 290-296.

    Lefferts, Leedom. 2009. The Bun Phra wet painted scrolls of northeast Thailand: New

    treasures in the Walters Museum collection. Journal Walters Art Museum

    64/65: 149-170.

    Panofsky, Erwin.1981.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volition. Critical Inquiry 8(1): 17-33.

  • 從泰國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面具論地區美學的建構與再現 99

     

    Exploring Phi Ta Khon Festival Masks How to Construct and Represent the Community Aesthetics in Dansai Thailand

    Chang, Ya-Liang Doctoral Student,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Dansai area has selected Phi Ta Khon festival as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for a long time. The OTOP policy of Thailand has a powerful influence on

    Phi Ta Khon festival. Phi Ta Khon masks which represent different traditional

    religious significance have become one kind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hi Ta

    Khon reflected 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ir local society either in traditional or

    innovative masks. Although Phi Ta Khon mask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economy

    goods, they are still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custom of merit-making(ทาํบุญ,做

    「賧」、做功德). This paper used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record how Dansia

    constructed aesthetics with Phi Ta Khon masks and explored how artists interact with

    arts and communities by analyzing masks.

    Keywords:Phi Ta Khon Festival, mask, community aesthetics, Isan

  • 100 張雅粱